表6.2.3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轴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底模上表面标高
|
±5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截面内部尺寸
|
基础
|
±1O
|
钢尺检查
|
柱、墙、梁
|
+4,-5
|
钢尺检查
|
层高垂直度
|
不大于5m
|
6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大于5m
|
8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钢尺检查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6.2.4 与预制构件连接的定位插筋、连接钢筋及预埋件等安装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表6.2.4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定位插筋
|
中心线位置
|
2
|
定型工具检查
|
长度
|
3,0
|
钢尺检查
|
安装预埋件
|
中心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水平偏差
|
3,0
|
钢尺检查
|
连接钢筋
|
位置
|
±10
|
钢尺检查
|
长度
|
+8,0
|
钢尺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6.2.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后浇混凝土中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表6.2.5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绑扎
钢筋网
|
长、宽
|
±10
|
钢尺检查
|
网眼尺寸
|
±20
|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
绑扎钢
筋骨架
|
长
|
±10
|
钢尺检查
|
宽、高
|
±5
|
钢尺检查
|
受力
钢筋
|
间距
|
±10
|
钢尺量测两端、中间各取一点,取最大值
|
排距
|
±5
|
保护层厚度
|
基础
|
±10
|
钢尺检查
|
柱、梁
|
±5
|
钢尺检查
|
板、墙、壳
|
±3
|
钢尺检查
|
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
|
±20
|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
钢筋弯起点位置
|
20
|
钢尺检查
|
预埋件
|
中心线位置
|
±10
|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
水平高差
|
+3,0
|
钢尺检查
|
注:⒈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⒉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6.2.6 装配式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构件时,构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第7.4.1条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6.2.7 装配式整体式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实体检验。其中,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和《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的检测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
检验数量: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第10.1条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实体检验报告。
6.2.8 预制构件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时,连接接头应有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灌浆料强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和灌浆工艺要求,灌浆应密实、饱满。
检查数量:同种直径每班灌浆接头施工时制作一组每层不少于三组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灌浆密实度可采用(北京智博联生产的)灌浆密实度检测仪进行检测,测点数量至少每一个灌浆仓(每个灌浆仓一般为6-8个套筒)布置2个测点,其中,距灌浆孔最远端套筒的出浆孔必须布置一个测点,其它测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注浆孔套筒或其他套筒的出浆孔位置,测试频率每10min测试一次直至灌浆料达到初凝为此,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有漏浆现象,应立即查找漏浆原因和部位,及时采取堵漏措施进行封堵,再次补充灌浆料到达密实要求,此时,可加倍测试频率,按每5min测试一次直至灌浆料达到初凝为此。测试过程应将灌浆密实度检测仪测试的图像实时传输到指定的手机或网络平台上。
检验方法:检查灌浆材料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检查灌浆套筒现场灌浆密实度检测报告及现场套筒灌浆全过程的影像资料。
6.2.9 套筒灌浆连接应符合设计、《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GB 107中对接头性能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种直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每完成1000个接头时制作一组同条件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工艺检验),每组试件3个接头。
检查方法:检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6.2.10 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有关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2.11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2.12 预制构件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时,其材料性能及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相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2.13 预制墙板底部接缝灌浆、坐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三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6.2.14 夹心外墙板的内外墙板之间的拉结类别数量及使用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2.15 装配式结构施工后,其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处理记录。
6.3 一般项目
6.3.1 装配式结构施工后,其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处理记录。
6.3.2 预制构件之间、内浇外挂结构中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节点接缝密封良好,灌浆或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漏浆;节点处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3.3 预制构件拼缝密封、防水节点基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封胶打注应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3.4 预制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表6.3.4 预制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单块墙板轴线位置
|
5
|
基准线和钢尺检查
|
单块墙板顶标高偏差
|
±3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单块墙板垂直度偏差
|
3
|
2m靠尺
|
相邻墙板高低差
|
2
|
钢尺检查
|
相邻墙板拼缝宽度偏差
|
±3
|
钢尺检查
|
相邻墙板平整度偏差
|
4
|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建筑物全高垂直度
|
H/lOOO且≤30
|
经纬仪、钢尺检查
|
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墙板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
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经纬仪等辅助量具实测。
6.3.5 预制梁、柱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5的规定。
表6.3.5 预制梁、柱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梁、柱轴线位置
|
5
|
基准线和钢尺检查
|
梁、柱标高偏差
|
3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梁搁置长度
|
±10
|
钢尺检查
|
柱垂直度
|
3
|
2m靠尺或吊线检查
|
柱全高垂直度
|
H/lOOO且≤30
|
经纬仪检测
|
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梁、柱构件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
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经纬仪等辅助量具实测。
6.3.6 预制楼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6的规定。
表6.3.6 预制楼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轴线位置
|
5
|
基准线和钢尺检查
|
标高偏差
|
±3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相邻构件平整度
|
4
|
2m靠尺或吊线检查
|
相邻拼接缝宽度偏差
|
±3
|
钢尺检查
|
搁置长度
|
±10
|
钢尺检查
|
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板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
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等辅助量具实测。
6.3.7 阳台板、空调板、楼梯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表.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