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热惰性指标
分级
|
Ⅰ
|
Ⅱ
|
Ⅲ
|
Ⅳ
|
分级指标D
|
D≤2.0
|
2.0<D≤2.5
|
2.5<D≤3.0
|
D≥3.0
|
1.1.1 耐候性
外围护墙体应进行耐候性试验,试验后应无粉化、起鼓、起泡、脱落现象,并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耐候性
项目
|
指标要求
|
外观
|
无宽度大于0.10mm的裂缝
|
抗弯极限承载力保留率(%)
|
≥80
|
拉伸粘结强度(MPa)
|
≥0.10,破坏发生在夹芯层的保温材料中
|
耐撞击性能(10次)
|
撞击能量(N﹒m)
|
≥900
|
降落高度(mm)
|
≥2000
|
1.1.2 耐撞击性能
墙体的耐撞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0的规定,且撞击次数不应低于10次。
表10 耐撞击性能
项目
|
指标
|
撞击能量(N﹒m)
|
≥900
|
降落高度(mm)
|
≥2000
|
1.2 墙板物理力学性能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夹芯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
|
指标要求
|
抗弯极限承载力(kN/m2)
|
≥5.0
|
拉伸粘结强度(MPa)
|
原强度
|
≥0.10,破坏发生在夹芯层的保温材料中
|
耐水强度
|
≥0.10,破坏发生在夹芯层的保温材料中
|
吸水量(g/m2)
|
≤500
|
不透水性
|
内侧未渗透
|
湿度变形(%)
|
≤0.07
|
燃烧性能等级(面层板)
|
不低于A级
|
放射性
|
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γ≤1.0
|
甲醛释放量
|
不低于E1级
|
注:用于室内隔墙的墙板无需检测不透水性。
|
2 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12。
表12 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
外围护墙体
|
室内隔墙
|
试验方法
|
外观质量
|
√
|
√
|
观察,尺量
|
尺寸允许偏差
|
√
|
√
|
尺量
|
墙体性能
|
耐火极限
|
√
|
√
|
GB 9978.8-2008
|
隔声性能
|
√
|
√
|
GB 50118-2010附录A
|
传热系数
|
√
|
—
|
GB/T 13475
|
热惰性指标
|
√
|
—
|
JG/T 283
|
耐候性
|
√
|
—
|
见附录C
|
耐撞击性能
|
√
|
√
|
GB/T 21086-2007附录F
|
墙板物理
力学性能
|
抗弯极限承载力
|
√
|
√
|
JG/T 432
|
拉伸粘结强度
|
√
|
√
|
JG/T 287-2013
|
吸水量
|
√
|
√
|
JG/T 287-2013
|
不透水性
|
√
|
—
|
见附录D
|
湿度变形
|
√
|
√
|
JG/T 396-2013
|
面板燃烧性能等级
|
√
|
√
|
GB 8624
|
放射性
|
√
|
√
|
GB 6566
|
甲醛释放量
|
√
|
√
|
GB 18580
|
3 检验规则
3.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3.2 检验项目
3.2.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
3.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
出厂检验
|
型式检验
|
外观质量
|
√
|
√
|
尺寸允许偏差
|
√
|
√
|
墙体性能
|
耐火极限
|
-
|
√
|
隔声性能
|
-
|
√
|
传热系数
|
-
|
√
|
热惰性指标
|
-
|
√
|
耐候性
|
-
|
√
|
耐撞击性能
|
√
|
√
|
墙板物理
力学性能
|
抗弯极限承载力
|
√
|
√
|
拉伸粘结强度
|
√
|
√
|
吸水量
|
√
|
√
|
不透水性
|
-
|
√
|
湿度变形
|
-
|
√
|
面板燃烧性能等级
|
-
|
√
|
放射性
|
-
|
√
|
甲醛释放量
|
√
|
√
|
3.3 组批与抽样
3.3.1 组批
应由同类型、同规格的产品组成,班产量大于5000张时,以5000张为一个组批,班产量不足5000张者,以实际班产量为一个组批,出厂检验除吸水量、甲醛释放量外的其他项目。
当组批每达到三个时,应进行一次吸水量、甲醛释放量项目的出厂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