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
保温墙体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ssemble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erials composite insulation combination wall
目次
目次.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分类和标记. 3
5 一般要求. 4
6 外观和性能要求. 5
7 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8
8 检验规则. 8
9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10
附录A 12
附录B 14
附录C 15
附录D 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飞跃钢结构有限公司、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伟、刘锋、郭伟、郭阴生、王凯、赵阳、郝伟、王新、侯小明、卢永茂、刘海威、陈志华、苗青、刘佳迪、习朝位、蒋义平、查晓雄。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与一般工业建筑的非承重外围护墙体与室内隔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7019-1997 《纤维水泥制品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 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 20473《建筑保温砂浆》
GB/T 21086-2007 《建筑幕墙》
GB/T 23932-2009《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GB/T 25975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JC/T 564.1-2008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第1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
JC/T 412.1-2006 《纤维水泥平板》
JC/T 1057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
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T 158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169 《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
JG/T 283-2010 《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
JG/T 287-201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396-2012《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
JG/T432-2014 《建筑结构保温复合板》
JG/T266 《泡沫混凝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 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erialscomposite insulation combination wall
由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钢框架或轻钢龙骨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墙体,用于建筑外围护墙体,构造示意见附录A;由带榫槽的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通过榫头拼接而成的墙体,用于室内隔墙。
3.2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 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erialscomposite insulation combinationpanel
以保温绝热材料作为夹芯层,以玻纤增强无机板作为面层,复合而成的建筑墙板(见图1),也称SIP板或夹芯墙板。
说明:
1——玻纤增强无机板(面层板);
2——保温绝热材料(夹芯层)。
图1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构造示意图
3.3
玻纤增强无机板 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board
以硫铝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添加多种外加剂,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的板材,也称面层板。
3.4
外叶板 Exterior wythe board
外围护墙体用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的室外侧面层板,表面可带饰面层。
3.5
内叶板 Interior wythe board
外围护墙体用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的室内侧面层板。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4.1.1 按使用部位可分为:
a)外围护墙体,代号为WQ;
b)室内隔墙,代号为NG。
4.1.2 按墙体夹芯保温材料可分为:
a)硬质聚氨酯板夹芯层,代号为PU;
b)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夹芯层,代号为EPS;
c)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夹芯层,代号为XPS;
d)岩棉(带)夹芯层,代号为YM;
e)无机保温砂浆板夹芯层,代号为BS;
f)泡沫混凝土夹芯层,代号为FC。
4.1.3 按墙体有无饰面可分为:
a)带饰面墙体,代号为Z;
b)不带饰面墙体,代号为S。
4.1.4 按墙体有无门窗洞口可分为:
a)带门窗洞口墙体,代号为H;
b)不带门窗洞口墙体,代号为NH。
4.2 产品标记
4.2.1 标记方法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标记由使用部位代号、夹芯层材料代号、有无装饰代号、有无洞口代号、规格尺寸、标准号组成:
夹芯层材料代号(PU、EPS、XPS、YM、BS、FC)
|
4.2.2 标记示例
墙体夹芯保温材料为硬质聚氨酯板,带饰面,不带门窗洞口,规格尺寸为6000mm×3000mm×200mm的外围护墙,标记为:WQ/ PU/Z/NH—6000×3000×200 GB/T XXXXX-201X。
5 一般要求
5.1 材料要求
5.1.1 外围护墙体外叶板的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带饰面的外叶板涂层质量应符合JG/T 396-2012中涂装板涂层要求。
5.1.2 外围护墙体内叶板及室内隔墙的面层板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 JC/T 1057的要求,且单点吊挂力不应小于1000N。
5.1.3 墙体夹芯层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硬质聚氨酯板夹芯层应符合GB/T 21558的要求,且密度应大于35kg/m3;
b)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夹芯层应符合GB/T 10801.1-2002中类别Ⅱ的有关要求,且应为阻燃型产品,密度不应小于20kg/m3,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39W/(m·K);
c)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夹芯层应符合GB/T 10801.2-2002中X200或W200的有关要求,且密度不应小于25kg/m3,氧指数应大于30。
d)岩棉(带)夹芯层的性能应符合GB/T 25975的要求,密度应大于80kg/m3。
e)无机保温砂浆板夹芯层的性能应符合GB/T 20473的要求,堆积密度不应大于320kg/m3。
f)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JG/T 266的要求,干密度不应大于300kg/m3。
5.1.4 粘结剂的粘结强度不应小于被粘接的保温芯材的抗拉强度,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1.5 墙体用金属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墙体所用金属材料和金属配件除不锈钢、铝合金和耐候钢外,均应根据使用需要,采取有效的表面防腐蚀处理措施。
b)钢骨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薄壁型钢》JG/T 380的规定。
c)轻钢龙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GB/T 11981的规定。
d)连接件所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碳钢铸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合金结构钢》GB/T 307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 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 3274、《结构用无缝钢管》GB 8162、《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等的规定。
e)螺钉、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 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攻螺钉》GB/T 3098.5、《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6、《紧固件机械性能自钻自攻螺钉》GB/T 3098.11、《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 3098.15等的规定。
5.2 墙体规格
5.2.1 外围护墙体常用规格
外围护墙体的常用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外围护墙体常用规格尺寸
项目
|
规格尺寸(mm)
|
长度
|
3000、3600、4500
|
高度
|
3000、3500、4000、4500
|
厚度
|
150、180、200、250
|
外叶板厚度
|
12、16、20
|
内叶板厚度
|
8、12
|
注:外围护墙体长度、高度和厚度可根据需要,由供需双方商定。
|
5.2.2 室内隔墙常用规格
室内隔墙的常用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室内隔墙常用规格尺寸
项目
|
规格尺寸(mm)
|
长度
|
墙体
|
≤6000
|
单块墙板
|
≤1200
|
高度
|
墙体
|
3000、3500、4000
|
单块墙板
|
≤3000
|
厚度
|
90、100、120、200
|
面层板厚度
|
8、12
|
注:墙体长度、高度和厚度可根据需要,由供需双方商定。
|
6 要求
6.1 外观
6.1.1 外观质量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
要求
|
板面漏筋纤,飞边毛刺
|
不允许
|
板面泛霜
|
不允许
|
面层脱落
|
不允许
|
面层和夹芯层处有裂缝
|
不允许
|
板的横向、纵向、厚度方向贯通裂缝
|
不允许
|
板面裂缝(长度50mm~100mm,宽度0.5mm~1mm)/(处/板)
|
≤2
|
缺棱掉角(宽度×长度10mm×25mm~20mm×30mm)/(处/板)
|
≤2
|
6.1.2 尺寸允许偏差
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规格
|
长度
|
±3
|
宽度
|
±3
|
厚度
|
±1.5
|
表面平整度1
|
3
|
翘曲
|
l/1000
|
对角线差
|
3
|
预留孔
|
中心线位置
|
5
|
孔尺寸
|
±3
|
门窗洞口
|
中心线位置
|
5
|
宽、高
|
±3
|
对角线差
|
5
|
连接件位置
|
±10
|
接缝宽度
|
±2
|
相邻面板高低差
|
1.0
|
注1:仅表面自带饰面的复合墙体检查表面平整度。
|
6.2 墙体性能
6.2.1 耐火极限
墙体的耐火极限分级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耐火极限分级
分级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分级指标(h)
|
≥0.5
|
≥0.75
|
≥1.0
|
≥2.0
|
≥3.0
|
6.2.2 隔声性能
墙体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分级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分级指标 Rw(dB)
|
35≤RW<40
|
40≤RW<45
|
45≤RW<50
|
50≤RW<55
|
RW≥55
|
6.2.3 传热系数
外围护墙体的传热系数分级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传热系数
分级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分级指标K
[(W/m2﹒k)]
|
K>0.5
|
0.5≥K>0.35
|
0.35≥K>0.25
|
0.25≥K>0.20
|
K≤0.20
|
6.2.4 热惰性指标
外围护墙体的热惰性分级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