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常见构造类型
说明:说明:
1 — 顶部导梁; 1 — 墙体覆面板;
2 — 立柱; 2 — 刚性撑杆;
3 — 立柱(背靠背); 3 — 底部导梁;
4 — 过梁; 4 — 钢带水平拉条;
5 — 主立柱; 5 —钢带斜拉带;
6 — 窗台; 6 —过梁;
7 — K型支撑; 7 —墙与基础连接;
8 — 支承立柱; 8 —一层顶部导梁;
9 — 底部导梁。 9 —二层底部导梁;
10—二层墙体立柱;
11—同一平面内的承重构件。
(a)龙骨(b)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
图A.1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构造示意图
(a) 槽形截面 (b)卷边槽形截面(c) 角形截面 (d) 帽形截面
(e)工字形截面 (f) 箱形截面 (g) 抱合箱形截面
图A.2常用龙骨断面示意图
图A.3抗拔连接件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构造要求
B.1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作为承重墙时应由立柱、顶导梁和底导梁、水平拉条和刚性撑杆、墙体结构面板等部件组成(图A.1)。作为非承重墙可不设置水平拉条和刚性撑杆。墙体立柱的间距模数宜为400mm、600mm。
B.2 墙体龙骨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B.2.1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立柱可采用卷边冷弯槽钢构件、卷边冷弯槽钢构件组成的拼合构件或由卷边冷弯槽钢构件、冷弯槽钢构件组成的拼合构件;顶、底导梁通常采用冷弯槽钢构件和卷边冷弯槽钢构件;立柱与顶、底导梁应采用螺钉连接。承重墙体的端边、门窗洞口的边部应考虑受力情况进行加强。在墙体的连接处,立柱布置应满足钉板要求(图B.1)。
(a)墙体L形连接(b)墙体T形连接(c)墙体覆面板水平接缝
说明:
1 — 自攻螺钉;
2 — 墙体覆面板;
3 — 墙体立柱;
4 — 底部导梁;
5 — 钢带拉条。
图B.1墙体与墙体的连接
B.2.2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立柱的壁厚不应小于0.6mm,作为承重墙体时立柱的壁厚不应小于0.75mm。顶、底导梁壁厚不宜小于所连接立柱的壁厚。
B.2.3孔口加强件可采用平板、槽形构件或卷边槽形构件,如图B.2所示。孔口加强件的厚度不应小于所要加强腹板的厚度,伸出孔口四周不应小于25mm。加强件与腹板应用螺钉连接,螺钉最大中心间距为25mm,最小边距为12mm。
说明:
1 — 水平构件;
2 —自攻螺钉;
3 — 加强件。
图B.2孔口加强示意图
B.2.3顶导梁、底导梁的槽形构件采用如图B.3所示的拼接形式,每侧连接腹板的螺钉不应少于4个,连接翼缘的螺钉不应少于2个。卷边槽形构件的拼接件厚度不应小于所连接的构件厚度。
说明:
1 — 卷边槽型构件;
2 — 自攻螺钉。
图B.3槽形构件拼接示意图
B.3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支撑的设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B.3.1对两侧面无墙体面板与立柱相连的抗剪墙,应设置交叉支撑和水平支撑。交叉支撑可采用钢带拉条,钢带拉条宽度不宜小于40mm,厚度不宜小于0.8mm,宜在墙体两侧设置。水平支撑可采用钢带拉条和刚性撑杆,对层高小于2.7m的抗剪墙,宜在立柱二分之一高度处设置;对层高大于等于2.7m的抗剪墙,宜在立柱三分点高度处设置。水平刚性撑杆应在墙体的两端设置,且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5m。刚性撑杆采用和立柱同宽的槽形截面,其翼缘用螺钉和钢带拉条相连接,端部弯起和立柱相连接(图B.4a、b)。
说明:
1 — 刚性撑杆;
2 — 自攻螺钉;
3 — 钢带。
说明:
1 — 顶部导梁;
2 — 抗拔锚栓;
3 — 交叉支撑与立柱螺钉连接;
4 — 底部导梁;
5 — 墙体立柱。
(a) 两面钢带拉条和刚性撑 (b)两面交叉支撑
图B.4墙体支撑
B.3.2连续刚性支撑可以采用铰接(图B.5a)或连续形式(图B.5b)。
(a)铰接连续支撑(b)连续支撑
说明:
1 — 刚性支撑;
2 — 墙体立柱;
3 — 自攻螺钉。
图B.5连续刚性支撑构造
B.1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面板应与墙体立柱采用自钻或自攻螺钉连接。
B.2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的连接
B.5.1除石膏板连接用螺钉之外,其他连接处螺钉的直径不应小于4.2mm,石膏板连接用螺钉的直径不应小于3.5mm。
B.5.2拼合立柱间采用双排螺钉固定,螺钉间距不大于600mm;也可S型打钉,间距不大于300mm。
B.5.3墙体面板的边部和接缝处螺钉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体面板内部的螺钉间距不宜大于300mm。
B.5.4采用螺钉连接时,螺钉至少应有3圈螺纹穿过连接构件,如图B.6所示。螺钉的中心距和端距不得小于螺钉直径的3倍,边距不得小于螺钉直径的2倍。受力连接中的螺钉连接数量不得少于2个。用于钢板之间连接时,钉头应靠近较薄的构件一侧。
说明:
1 — 从较薄板到较厚板;
2 — 至少三圈螺纹。
图B.6螺钉连接示意图
B.5.5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中所采用的螺钉必须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能,用于承重墙体墙架构件间连接以及作为抗剪墙使用的面板的连接螺钉,其耐腐蚀性能应达到 1000小时盐雾试验的要求。
B.3 覆面板材
B.6.1覆面结构板材可采用定向刨花板、石膏板、、水泥纤维板、玻镁板和钢板等材料。围护材料应优先采用节能环保的轻质材料。
B.6.2墙体覆面板材上下拼接时宜错缝拼接,缝隙的尺寸为3mm,错缝尺寸不宜小于600 mm。在拼接缝处应设置厚度不小于0.75mm、宽度不小于50mm的钢拉带作为衬垫材料进行连接,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衬垫材料。门窗等洞口处应错缝拼接。
B.4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与主结构
B.7.1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与主结构(钢结构框架或者混凝土框架)连接时,为避免由于主结构的沉降、变形导致墙体的变形开裂,宜采用如图B.7所示的滑动连接做法。
(a) 与钢梁(b)与钢筋混凝土梁
说明:
1 — 原钢梁;
2 — 六角自攻钉@400mm;
3 — 20mm缝隙;
4 — 滑动导轨;
5 — 顶部龙骨;
6 — 龙骨,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时间距取400mm;
7 — 尼龙胀栓@400;
8 — 原混凝土构件。
图B.7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与主结构之间的滑动连接构造
B.7.2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作为承重剪力墙与主结构(钢结构框架或者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时,应在墙体与主结构上、下水平构件之间分别设置足够的抗剪连接件,数量由抗剪承载计算确定。
B.7.3 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作为剪力墙与主结构(钢结构框架或者混凝土框架)的连接但不希望传递竖向荷载恒载分量时,可考虑在墙体与主结构上部水平构件之间预留合适缝隙,待主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规定就位。但完全不考虑传递竖向荷载时,可在墙体与主结构上部水平构件之间设置板铰构造。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产品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方法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产品受压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C.2试验设备及工装
C.2.1试验装置与试验加载设备应满足试体的设计受力条件和支承方式的要求。
C.2.2试验用工装不应出现破坏现象。试验台在其可能提供反力部位的刚度,不应小于试体刚度的10倍。
C.2.3加载器的加载能力和行程应大于试体的最大受力和极限变形。
C.2.4量测仪表的选择,应满足试体极限破坏的最大量程,其分辨率应满足最小荷载作用下的分辨能力。位移计量的仪表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位移的0.5%,示值允许误差不大于仪表满量程的±1.0%。各种记录仪的精度不得低于仪表满量程的±0.5%。
C.3试件及安装
C.3.1试件的制作应采用与实际工程材料、连接方式一致的1:1比例的足尺尺寸。
C.3.2墙体通过加载器施加竖向荷载时,应在试件与加载器之间设置分配梁(图C.1)。C.3.3
应在试件与分配梁周围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以防试件破坏时分配梁对人员或设备造成破坏。.
3.4工装和试件之间的安装示意图见图C.1。
说明:
1 —反力架;
2 —千斤顶;
3 —分配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