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3.2 钢筋骨架尺寸和安装位置偏差(mm)(来源于GB50204)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绑扎钢筋网
|
长度、宽度
|
±10
|
尺量检查
|
网眼尺寸
|
±10
|
钢尺连续测量三个空格,取最大值
|
绑扎钢筋骨架
|
长度
|
±10
|
尺量检查
|
宽度、高度
|
±5
|
尺量检查
|
纵向受力钢筋
|
锚固长度
|
负偏差不大于20
|
尺量检查
|
间距
|
±10
|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取一点,取偏差绝对值最大处
|
排距
|
±5
|
保护层厚度
|
柱子、梁
|
±5
|
尺量检查
|
柱子、梁、楼板、外墙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内墙
|
±3
|
尺量检查
|
绑扎箍筋筋、横向钢筋间距
|
±20
|
钢尺连续测量三挡,取偏差绝对值最大处
|
钢筋弯起点位置
|
20
|
尺量检查
|
3.3.3. 应选用不影响结构构件性能和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3.4.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预制构件隐蔽工程检查,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
2 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
3 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4 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 灌浆套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7 夹心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8 预埋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3.3.5. 混凝土浇筑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和工作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2 钢筋连接套筒、预埋螺栓孔应采取封堵措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将其堵塞。
3.3.6. 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应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宜大于500mm。采用立模浇筑时要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措施。
2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门窗框、预埋件、连接件不发生变形或者移位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3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方式并满足相应振捣要求。宜采用台式振动台振捣。
3.3.7. 夹心外墙板宜采用平模工艺生产,生产时应先浇筑外页墙板混凝土层,再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最后浇筑内页墙板混凝土层;当采用立模工艺生产时,应同步浇捣内外页墙板混凝土层,并应采取保证保温材料及拉结件位置准确的措施。
3.3.8. 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构件饰面层采用面砖时,在模具中铺设面砖前,应根据排砖图的要求进行配砖和加工;饰面砖应采用背面带燕尾槽或者粘结性能可靠的产品;
2 当构件饰面层采用石材时,在模具中铺设石材前,应根据排板图的要求进行配板和加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在石材背面钻孔、安装不锈钢卡钩、涂覆隔离层。
3 应采用具有抗裂性和柔韧性、收缩小且不污染饰面的材料嵌填面砖或石材之间的接缝,并应采取防止面砖或石材在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等生产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措施。
3.3.9. 混凝土搅拌原材料计量误差应满足表3.3.9的规定。
表3.3.9 材料的计量误差(重量)(复核)
材料种类
|
每盘计量容许误差(%)
|
累计计量误差(%)
|
水泥
|
±2
|
±1
|
骨料
|
±3
|
±2
|
水
|
±1
|
±1
|
掺合料
|
±2
|
±1
|
外加剂
|
±1
|
±1
|
3.3.10.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自然养护、化学保护膜养护和蒸汽养护等养护方式。梁、柱等体积较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采用自然养护方式;楼板、墙板等较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冬期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采用蒸汽养护方式。
3.3.11. 预制构建采用洒水、覆盖等方式进行常温养护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要求。
预支构件采用加热养护时,应制定养护制度对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时间进行控制,宜在常温下静停2h~6h,升温、降温速率不应超过20℃/h,最高温度不宜超过70℃;预制构件脱模的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差不宜超过25℃。
3.3.12 构件脱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脱模应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
2 构件脱模时应仔细检查确认预制构件与模具之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
3 构件脱模起吊时,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15N/mm2。
4 预制构件起吊应平稳,楼板应采用专用多点吊架进行起吊,复杂预制构件应采用专门的吊架进行起吊。
5 非预应力叠合楼板可以利用析了架钢筋起吊,吊点的位置应根据计算确定。复杂预制构件需要设置临时固定工具,吊点和吊具应进行专门设计。
3.3.13 采用后浇混凝土或砂浆、灌浆料连接的预制构件结合面,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粗糙面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用化学处理毛或凿毛等方法制作粗糙面。
3.3.14 预制构件脱模之后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宜有一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验。外观质量缺陷可按照表3.3.14进行判断。
表3.3.14 预制构件外观质量判定方法
名称
|
现象
|
严重缺陷
|
一般缺陷
|
漏筋
|
构建内钢筋未被砼包裹而外露
|
纵向受力钢筋有漏筋
|
其他钢筋有少量漏筋
|
蜂窝
|
砼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石子外漏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
孔洞
|
砼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
夹渣
|
砼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
构件主要受理部位有那个功能的裂缝夹渣
|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
疏松
|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
裂缝
|
缝隙从砼表面延伸至砼内部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
连接部位缺陷
|
构件连接处砼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铁件松动
|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
外形
缺陷
|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出凸肋
|
清水砼构件内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
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
外表
缺陷
|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砼构件有表面缺陷
|
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
叠合类结构构件(如叠合梁、叠合楼板)和非结构构件(如外挂板、夹心墙板、内隔墙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3.15预制构件的允许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15规定。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与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
|